高电压爱好者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3495|回复: 0

海鲜不怕生吃?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6-3-27 00:11:1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撰文/赵燕枫 科学世界

有一种流传已久的说法,大家可能都听说过:“不要生吃河鲜,里头有寄生虫;海鲜没什么关系,可以生吃。”
为什么这么说呢?有人解释说:“海水盐度高(约3.5%),能消毒,所以也不长寄生虫——不信你看,吃了淡水里的钉螺会得血吸虫病,啥时候听说吃了海鲜得寄生虫病的?所以,海鲜可以生吃。”(???)


那么,海鲜到底能不能生吃呢?


先说寄生虫

海水盐度3.5%,没错。这个浓度能消毒?显然不对。海水真要像碘酒那样能消毒的话,海洋微生物首先就得死绝了,食物链也就断了,哪儿还变得出更高级的海洋生物呢?所以,“海水能消毒”这个说法本身就不靠谱。

既然海水消不了毒,“海鲜里没有寄生虫”这个说法还站得住脚吗?其实,根本不用纠缠“海水消毒与有没有寄生虫”之间本就够乱的逻辑关系,因为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办法,那就是看一看海鲜里头到底有没有寄生虫。

答案很清楚:有,而且很多。

不信,咱们随手一列就是一大堆:隐鞭虫、车轮虫、隐核虫、眉纤毛虫、本尼登虫、瓣体虫……实际上,我国海水养殖产业面对的麻烦之一就是病害,而寄生虫病正是病害中的一种。

有人说了,寄生虫这东西挑宿主、挑环境,不是在哪里都能存活的,吃到人肚子里就死掉了、被消化了,谈不上有什么危害。

这话对吗?当然不,有一种叫“异尖线虫”的寄生虫。它的幼虫一般寄生在青花鱼、鲑鱼、乌贼等海洋动物的肝脏、消化道或肌肉中,人吃了以后就可能感染。有报告显示,多达27个国家报告过异尖线虫的人感染病例。其中,日本人酷爱生吃鱼肉,发病也最多,每年可达数千例。

看了这个,你还敢生吃海鱼吗?

有人说,那我吃海虾!它不是鱼,总没问题了吧?

那也不一定。

原来,还真有一种寄生虫,能感染海虾,再传给吃虾的人。它就是微孢子虫(microsporidium),有一千多种,全是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。它不仅可以通过陆生动物(兔、鸽),也可以通过很多海洋动物传给人类,比如海虾、鳗鱼等。进入人体后,它们一般寄生于空肠和十二指肠内,感染后的最常见症状就是慢性腹泻。

看起来,寄生虫还真是横在“生吃海鲜”面前的拦路虎啊。别急,拦路虎还不只这一头。

641.jpg

再说致病菌

陆地上的常见致病菌,诸如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化脓性链球菌、幽门螺杆菌等,大家多少都有耳闻。但是对于海鲜里的致病菌,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。

1950年,日本大阪爆发了一次集体食物中毒事件,共有272人中毒,其中20人死亡。事件的罪魁祸首,就是青花鱼干中的副溶血性弧菌(V.parahaemolyticus)。你大概想不到,它与人们谈之色变的霍乱弧菌居然是堂兄弟,都属于弧菌属(Vibrio)。就嗜盐性而论,霍乱弧菌还好,副溶血弧菌则是“无盐不欢”,最适宜的盐度又恰好与海水相同。于是,在近海的海水、海底沉积物及海蜇、海鱼、海虾、海贝等海产品中,处处都能发现这种致病菌的踪影。人被感染后,临床表现也与霍乱近似,都是以腹痛、腹泻、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为主。

那么,人是怎么被感染的呢?不用怀疑,最大的可能就是“没有把海鲜做熟”或者“干脆就是生吃的”,因为在90℃的环境下,这种病菌只要1分钟就会被杀灭得干干净净。多煮一会儿很难吗?你肯定觉得不难。但你大概想不到,就这么容易的事,很多人还就是做不到,结果让它高居我国大陆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病原菌“排行榜”的冠军位置。看来,很多人的饮食习惯确实有必要改改了。

顺便说一句,霍乱弧菌及另一个近亲“创伤弧菌”也是海鲜里的常客。总之,致病菌是“生吃海鲜”面前的第二只拦路虎。

接下来是病毒

20世纪80年代,江苏启东附近的浅海区长期受到粪便污染,在这里养殖的大量毛蚶吸附了甲型肝炎病毒,后来进入了上海市场。当时,很多上海市民只是简单用开水泡了一下毛蚶,就撬开硬壳,拌着调料吃下去了。很快,甲型肝炎就在上海出现了大暴发。资料显示,从1988年1月突然出现相关病例起,到5月13日疫情基本结束为止,共有310746人感染,其中31人死亡。这就是曾经震惊世界的“上海甲型肝炎暴发”事件,也许有些读者还有印象。

令人痛心的是,这并不是头一次。就在这次暴发之前4年,还是江苏启东的毛蚶,还是在上海,还是甲型肝炎,也曾经暴发过一次,有四万多人被感染。

能够通过海鲜折腾人的还有诺如病毒,它也可以通过牡蛎等贝类传染给人。当然,能传播的原因还是没做熟。

到现在,“生吃海鲜”的面前已经有三只拦路虎了。不过,还没完。

吃海鲜,要当心

除此以外,很多海鲜别说生吃,就是弄熟了吃,也要出问题。这方面的情况很多,大概可以分成三类,即海洋毒素、重金属蓄积和药物残留。

首先是海洋毒素。它是指在海洋生物体内生成,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。目前,人们已经从各种海洋生物中分离出了不少海洋毒素,这些毒素在陆生生物中极为罕见,绝大部分为海洋生物所特有。一般来说,这些毒素会特异性地作用于神经和肌肉,导致各种生理效应,人吃了也可能会中毒。

因此,爱吃贝类的读者要留神了。很多贝类都有毒素,可以分为麻痹性贝毒(PSP)、原多甲藻酸贝毒(AZP)、肝毒性贝毒(HSP)、记忆丧失性贝毒(ASP)、腹泻性贝毒(DSP)、神经性贝毒(NSP)等,见之于石房蛤、扇贝、贻贝等各种海洋贝类。这些贝毒几乎都是由各种海藻产生的,之后被贝类滤食进体内,并不断蓄积而成。

不止如此,海洋生物体内还有一种西加毒素(CTX,也译为“雪卡毒素”),它对神经系统、心血管系统、消化系统及细胞膜都有较高的选择性作用,可以导致人体的多个系统中毒,是一种很特殊的毒素。西加毒素也是由海藻产生,然后被鳗鱼、刺尾鱼、海葵等动物吃掉后,蓄积在体内。诸如梭鱼、笛鲷、石斑鱼、琥珀鱼等鱼类体内,也都发现过西加毒素。有数据显示,西加毒素每年造成约5万人中毒。

糟糕的是,多种贝毒和这种西加毒素都很耐热,就是把这些带毒的海鲜给弄熟了,也仍然无法去除毒性。想想看吧,熟食尚且危险,你还打算生吃吗?

然后是重金属蓄积。由于陆地工业废水的无节制排放,近海地区被砷、镉、铅、铜、汞等污染,被生长位置比较固定的藻类和贝类所富集,就在这些海鲜体内形成了重金属蓄积。因此,在海产品(特别是藻类和贝类)中,重金属污染较重。

最后是药物残留。如今,很多海产都要靠养殖提供,而养殖户或养殖企业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,往往尽量提高养殖密度、缩短养殖周期,有的甚至还添加激素以催肥。这样一来,海产动植物高度密集,患病几率大大增加,为此又需要用抗生素甚至农药来进行“镇压”。如此等等,各种药物被轮番投入海中,这样的海产品被检测出药物严重超标,可以说是一点也不奇怪的。

以上所说的海洋毒素、重金属蓄积、药物残留问题,都警示我们——这些可能有问题的海鲜,不是能不能生吃的问题,而是根本就不要去吃,因为就连熟的也一样对人有害。

640.jpg

最好不生吃

看到这里,你大概会想:这么说,海鲜是不能吃了?

当然不是这么绝对。安全卫生的海鲜不仅能吃,而且营养也不错,该吃还是要好好吃。

只是,任何事情都有一个“度”。我们列举出海鲜中可能蕴藏着的这些危险因素,并不是反对吃海鲜,而只是给各位提个醒,希望大家能在心里绷起“安全”这根弦。从健康角度讲,这应该比“完全不设防,只顾吃得痛快,以致忽视了潜在的风险”要来得好一些。毕竟,食品安全是个大问题,值得我们每个人重视。

在了解了以上知识后,我们建议,如果有可能、你也愿意接受的情况下,最好还是把海鲜做熟了再吃,这样风险确实要小些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QQ|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平龙认高电压分站 - 高电压爱好者 ( 豫ICP备14029057号-3 )
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157号

GMT+8, 2024-4-27 17:12 , Processed in 0.077655 second(s), 25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